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八十二章 信王朱由检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nbsp;  大汉将军们也都高声呼喝着:“苟利国家生死已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。。”一遍遍的重复,随着百姓们也都高呼起来,无论能不能听懂这句话真实的意义,他们只知道,李柱国说的,都一定是对的,否则怎么能把几十年都打不过的老建奴打得像条落水的狗一样呢。

    李沐在万众欢呼之中,缓缓的迈向皇宫的午门,今天的午门大开,仿佛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他而设计的一样。

    紫禁城的午门只有三种情况才可以走,第一个是皇帝本人,天下都是他的,没理由有皇帝陛下不能走的门,第二种,皇帝成亲大婚的当天,皇后可以走一次午门,当然一辈子也就这一回。第三种,即是科举考试的前三名,状元,榜眼,探花,一辈子可以走一回午门,除此之外,没有其他的方法。

    但是规矩是人定的,如果你还要遵守规矩,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而已,来到午门前,连崇祯都策马停下了脚步,这是属于李沐一个人的荣耀,他也没有资格参与其中。

    其他的所有随从都从两侧的边门进入了紫禁城,李沐一人一骑,策马从午门的中间缓缓的走向巍峨高耸的奉天殿,也算是体验了一把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情怀。

    可惜这个年代不兴挂个横幅,要是大明也有这个习惯的话,肯定会在京师城门上挂一个欢迎李柱国凯旋归来,那样才有颁奖礼的气氛嘛。

    李沐在后世去了好几次故宫,这个破门早就走了无数次了,相比起其他人羡慕的眼神,李沐自己倒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,白瞎了天启皇帝一番招贤纳士的小心思。

    乾清宫门口,站在门口迎接的,赫然正是司礼监秉笔,东厂督公魏忠贤,李沐赶紧上前去,主动见礼道:“见过九千岁。”

    “好啊,云琪,做得好啊!”魏忠贤举荐有功,皇帝一高兴,自然少不了他的好处,原本好几个烦死人的东林党官员,在魏忠贤的一力坚持下,成功的让那些苍蝇全部卷铺盖回家了,魏忠贤好不容易清净了几天,这两天跟个弥勒佛似的,看谁都顺眼。

    “九千岁言重了。”李沐深知自己根基尚浅,完全不是魏忠贤这样的树大根深的老阉奴的对手,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装孙子,但是好在魏忠贤对自己的印象看上去还挺不错的,短时间内只要不和他对着干,出于对于李沐的依仗和皇帝对李沐的宠信,魏忠贤也没必要给自己找这个大麻烦。

    “不言重,云琪,你确实是不凡,大明建奴之患几十年了,从嘉靖年间到现在快五十载,从来没有经历这样的胜利,甚至从成祖爷北上追剿北元以来,就没有取得过这样的武功啊。”魏忠贤笑着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。

    但是李沐知道,为魏忠贤对他的信任,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,李沐现如今地位日益提高是一方面,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——杨涟!

    晚明三大疑案,唯一跟魏忠贤关系重大的就是移宫案。朱常洛登基后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。不到一个月后,朱常洛死于红丸案。李氏与太监魏忠贤密谋,欲居乾清宫,企图挟皇长子自重。

    时任都给事中杨涟、御史左光斗等,为防其干预朝事,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宫哕鸾宫。

    所以说到底,魏忠贤和杨涟可是不共戴天的老冤家,李沐拜杨涟为老师不可能不影响他和魏忠贤之间的关系,何况魏忠贤本来也不是什么心胸宽阔的人。

    但是场面上的和睦还是要维持的,李沐和魏忠贤相携进入乾清宫,对着皇帝三呼万岁之后,照例是皇帝喊平身赐座。

    今天的皇帝似乎格外的激动,天启皇帝即位时不过十五岁,到现在十六岁,在后世只能算得上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少年,其实这位皇帝很多时候也表现的像个小孩子一般,把满朝文武大臣都弄得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见到李沐坐下,天启皇帝立刻兴奋的道:“爱卿一路辛苦了,辽东苦寒,爱卿为国守卫疆土,功劳卓著,朕今日在这里设御宴为卿接风洗尘,虽然不足以偿爱卿之抗奴大功,也算是朕聊表心意吧。”

    这样漂亮的客气话,明显不是天启皇帝的水准,但是看起来,为了李沐,这位年轻的皇帝也算是费尽心血了,李沐不由得还是有几分感动的,马上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道:“臣受陛下知遇之恩,年方二十二,就已经身居一品,怎么能不为陛下肝脑涂地,微臣惭愧,没有彻底消灭建奴于辽东,又如何敢轻易言功。”李沐说罢,还拼命的挤出几滴眼泪,看得天启不由得有些感慨。

    天启皇帝倒是真心的喜欢这个臣子,原因也很简单,很可能李沐是大明唯一一个知道这位皇帝有多么大的才能的人,天启皇帝年幼就不被父皇所喜,知识水平实在是拿不出手,那一手纯熟的木工活放在现在可能是炫耀的资本,而在那个年代,尤其是作为一位统领四万万子民的大明天子,不仅不是一份可以夸耀的资本,反而会招致大臣的弹劾和劝诫。

    工匠乃贱业,你一个皇帝,就算成为大明最好的工匠又能怎么样呢?难道以后在史书上留下一句,帝无大能,犹善木工?

    但是李沐却是真的经常为这位皇帝的机械才能所叹服,他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教育,却对机械原理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度,可能是由于小时候根本不受重视,闲来无事的时候,只有自己琢磨这些有的没的,加上天生的天赋使得天启皇帝非常善于组合一些精巧的器械。

    天启式火枪和天启大炮都必将成为改变历史的武器而被载入史册,但是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,据说这位皇帝陛下还是嫌弃原先的火枪射击不够快,想搞出一点新东西来,他想着借助诸葛连弩的原理,把连弩的上弹原理搬到步枪上来,采用自动供弹的弹夹,能够实现火枪的连发,有的时候听到天启的设想,李沐都不禁暗自感叹,这要是世界上第一把半自动步枪,被皇帝搞出来了,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上会怎么写他。

    “爱卿此次南下江南,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就是海禁!”天启一语惊人,把李沐吓了一大跳。

    “海禁?”李沐想到,大明最大的争议政策,除了对外的绝对强硬之外,海禁当属不二之选,自从朱元璋禁海以来,大明的海禁政策几次变化,永乐年间海禁松弛,还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,之后海禁被重申,到了嘉靖年间,由于倭寇泛滥,东南各省苦不堪言,大明的海禁政策达到了最高的警戒状态。

    戚继光平灭倭患,之后,隆庆帝再次开放海禁,史称隆庆开关。

    万历年间海禁更加松弛,大量的白银顺着中外贸易流入中国,万历皇帝别的爱好没有,就是死要钱,这位皇帝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这个赚钱的好机会,于是拼命的敛财,使得海上贸易迎来了一个小小的繁荣。

    很明显,面对着大明朝廷窘迫的财政状况,天启眼红了。

    李沐正愁怎么发展壮大袁可立留给他的那支登莱水师呢,这回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了,不是天启提醒他,李沐差点都忘了自己还是登莱水师总兵,兵部的批文也早就下了,可能兵部的官员也认为,你李侯爷都已经官居上柱国了,这小小的一支水师,应该难不倒你吧。

    有了水师,李沐心中不禁兴奋起来,这个时候大明的对外贸易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,大明是生产结构完善的农业大国,几乎对外来商品没有什么要求,但是同时期的欧洲却处在大航海时代的关键时期,所有的贵族都以使用东方商品为荣,大明的商品只要能运达欧洲都会迅速被哄抢一空。

    据估算,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,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银总数大约为三亿三千万两,大约相当于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思想的改变,资本的积累,都是李沐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最行之有效的武器,于是李大公子毫不犹豫的道:“陛下放心,微臣到了东南之后,敢不尽心为国谋福祉。”说完还遥遥举杯,露出一个我们都懂的表情。

    天启看到李沐这么上道,自然高兴不已,他一个皇帝,总不好意思张口对李沐说,朕穷疯了,你去给朕搞点银子来花花,况且海禁是不可违抗的祖制,作为老朱家的子孙,总不能堂而皇之的说要开放海禁。

    宴饮数个时辰,李沐喝得有点多了,在宫女的陪同下,走到了偏殿里正想方便一下,却耳边突然传来一个软糯的声音,让李沐一下子酒醒了一半。

    “柱国终于来了,奴家等得好辛苦呢。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