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00章:沙场点兵震宵小(六)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“陛下,微臣附议!”杨国忠迫不及待道:“北平郡王世家子弟、文武双全,长居北庭大材小用,正宜回京任枢密使。”

    “王正见……”李隆基犹豫不决。高力士见高仙芝欲起身,急忙示意他勿轻举妄动。

    “陛下可否容臣斗胆替家父辩解一二。”王霨整理衣冠,长身而起。

    “霨郎君,前年冬至大朝会时,令尊口口声声要回京任秘书监,难道如今懊悔了?”李仁之冷言嗤笑。

    “仁之郎君请勿君前失仪。”王霨正色道:“启禀陛下,家父忠君报国、言出必行,其心天日可鉴,岂会出尔反尔。然家父向有自知之明,深知才德不堪与东平郡王、高相国、哥舒节帅等绝世名将媲美,故在前年冬至大朝会上不贪王爵之尊,意欲就任秘书监。一年多来,微臣与家父书信不断,家父屡屡以秘书监为念,从未觊觎政事堂之位。微臣以为,以家父之心志,愿返京却不愿就任枢密使。”

    “古人云,知子莫如父。听霨郎君一番话,原来还有知父莫如子。”李隆基捋须而笑,对枢密使的人选却不置一词。

    “陛下,张道斌多次秘奏,王正见在庭州日日忙于招抚移民、开拓荒地,对朝堂动向不置一词,对东宫事宜毫不关心,亦无恋栈之心。王正见更是多次上书政事堂,欲早日卸下北庭都护之职,回京养老。”高力士凑到李隆基耳边解释道:“老奴提议设置枢密院,是为借杨国忠与安禄山不睦之机,将相权与兵权彻底分离,彼此制衡,从而保陛下江山永固、高枕无忧。依老奴浅见,陛下所虑,无非王正见与太子关系紧密,今王正见与东宫日益疏远,是否进京并无太大差别。两年之期转眼将至,陛下又何必急于一时。况且枢密使掌军机要务,由王正见担任,老奴第一个不放心!再说,庭州远在万里之外,河东却近在眼前……”

    “河东……”李隆基的眼神骤然犀利。

    昨日李隆基为将相不和烦恼时,高力士建言反其道而行之,不刻意调解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,反而借机在政事堂中设枢密院,由安禄山任枢密使,日后逐步将枢密院从中书门下移出,让枢密使成为与右相不分轩轾的重臣。当然,指挥南北禁军的权力仍归天子,枢密使或右相均不能染指。

    凭心而论,王霨设计的这套方案确实精妙,高力士如簧巧舌也打动了李隆基。但他们并不清楚,真正使得狐疑的帝王动念头削弱安禄山的,其实是杨国忠那一句“河东距离京畿只有一河之隔,当年高祖、太宗起兵,正是从河东西进关中!”

    “陛下,可否容某说两句。”大腹便便的安禄山艰难起身,跪拜于地。

    “不知安卿有何见解?”李隆基恢复春风和气。

    “陛下,某是个粗人,弄不懂弯弯绕绕,但某明白,朝中有人对某不放心。”安禄山扭头怒视杨国忠:“既然如此,臣请辞去范阳、河东节度使,回老家当个富家翁!”

    杨国忠摔了摔袖子,冷哼一声,对安禄山的指控不予理会。

    “安卿言重了!”李隆基走下御榻,亲自将安禄山扶起:“无论朝堂上下有多少流言蜚语,朕从未疑汝。”

    “谢陛下恩德!”安禄山的眼泪说来就来,若两道瀑布飞流而下:“可总被人指着脊梁骂,吾心难安。微臣恳请陛下准许某辞去河东节度使。”

    “河东节度使?”李隆基一愣。

    “河东节度使?!”高力士神色微变,高仙芝轻吸一口气,王霨则无端觉得心底生寒。

    “河东若无安卿驻守,朕不得安寝。”李隆基抚着安禄山厚实的脊背。

    “陛下,以微臣本心,来不来京皆听陛下一言而决。然中枢有小人作祟,某实不愿与奸佞同朝。既然有人疑心,那臣就辞去河东节度使,以令天下安心。”安禄山辞意甚坚,殿中众人愕然。

    “既然安卿坚辞,朕若不许,未免不近人情。那以安卿之见,谁可接任河东节度使?”李隆基故作无奈状。

    “御史中丞吉温曾任河东节度副使,熟悉河东兵马,可堪此任。”安禄山早有腹案。

    “吉温?”李隆基神情复杂,因为高力士之前的提议,正是调安禄山入京担任枢密使,同时遥领范阳、河东二镇。为避免安禄山寒心,其长子安庆宗将任范阳节度副使、知留后事;而河东节度副使、知留后事一职本就打算给吉温,以确保安禄山、杨国忠两人均可接受。除了吉温,举荐其他任何人担任河东节度副使,必会遭到安禄山或杨国忠的反对。

 &n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