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08章 魏倒东林上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P.S:上一章的本章说也作为弹幕区使用,以后每天更新的部分,第一章的本章说也将作为弹幕区,大家可以自行在那里弹幕!

    按照之前的规定,所有的产出,官府可以优先购买。饶是如此,那么大的产量,就算是把三府之地的税赋掏空,都未必能够全部购买,再说百姓也习惯留下一部分作为口粮。

    在麦子和高粱几乎减产或者绝产的情况下,这些高产作物却是得到丰收。百姓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,更别说官府收购了那么多的粮食,家里也赚了一笔钱。

    有了钱,很多人习惯是存起来。也有些是买了一些高粱米和面粉回家,作为食物的补充。官府也说了,番薯、玉米和土豆吃多容易反酸,搭配一些面粉或者大米来吃会更好。

    于是江南那边运输过来的大米,自然也就很快销售出去。番薯粥、土豆粥、玉米粥这些也逐渐出现。百姓自发学会玉米面的制作手艺,然后在李霄雷的暗中推动下,学会了制作玉米面窝头、番薯和土豆粉丝。

    “我没办法控制这些高产作物不流出去,不过我发现一个很无语的结果!”李霄雷耸了耸肩,“流出去的这些高产作物,只是作为调剂品少量种植,哪怕是高粱或者麦子减产,各地的地主也不愿意大量种植这些作物。”

    这本来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,封建地主阶级就是这样。他们很多不事生产,也不会去投资工商业,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。田地的产出可以说是他们一年最大的收入,换言之他们自然是希望能够把粮食卖个好价钱。

    不管如何,粮食肯定够他们吃,别人快饿死的时候,他们因为不需要缴税,所以日子过得很舒服。也正因为大旱,所以粮食的价格不断抬高,他们才能在出售更少的粮食的情况下,赚取更多的利润。

    “甚至有不少地主,家里有不少的粮食,为了提高粮价卖个好价钱,都要捂着慢慢出售。这些有家无国的家伙这样坑,大明某种程度何尝不是被这些家伙给坑没的。

    看看我这边的三府之地,大量粮食产出之后,还剩下的地主,几乎都是哭晕在茅坑。他们的粮食虽然能出售,但几乎卖不出什么好价钱,若非大家需要补充一些米面,只怕还不和他们交易。

    不过也不能说些什么,大部分的地主都信奉耕读传家。种地是为读书提供资本,而读书获得功名可以获得更多的田地。这是一个良性循环,相对来说一旦去经商,那么就沦为‘贱籍’,甚至不能参加科举,就算要经商,也是让一些明面没什么关系的人来出面。

    若是不经商的,那么就真的只能指望这一亩三分地过日子,那么粮价自然是他们最关心的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大明设置户籍制度,非要搞出什么商户,民户和军户之类的玩意,这个时候或许已经给它的败亡,埋下了伏笔。”李霄雷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如果说军户是因为当年缺乏人口,所以才不得不设置卫所和军户来保证政权的战斗力。商户却似乎是因为太祖被粮商坑过,才厌恶商人……这是不是有点坑子孙的意味。

    似乎也有考证说是当年的元朝财政,几乎都是由色目人,也就是阿拉伯人(犹太人)担任,他们同时也经商,所以对百姓压榨得很厉害,于是明太祖上位也回过头来打压他们……不管如何,这个太祖还是把自己的儿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